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姚秦王朝
法显之前五百年,当汉武帝把疆域拓展到黄河以西时,汉人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羌人相遇了。羌人活动的地域比氐人更偏西,海拔更高,那里有崎岖的山地,也有广阔的草场,人们过着半农半牧生活,在山谷里种植青稞,在草地上放牧牦牛和羊群。他们都是分散的各部落,政治上很少有统一的时候,还没有文字,部落酋长在征收贡赋、与外界贸易时,在绳子上打结计数。
羌人有一些奇异的风俗:他们喜欢吹竹笛,据说汉地的笛子就来自羌人。羌人女子将头发梳成很紧的发髻,以绣满鲜艳花纹的毡衣为盛装,男子则把长发披散在肩上。烤肉半熟后刀切抓食,鲜血淋漓指间。男子以战死为高尚,耻于老病而死,每当病重时多用刀自杀。父母死后子女不哭泣,而是纵马狂奔、唱歌长啸。徒步作战时,他们多一手持刀一手持木盾,盾牌为圆形,中间隆起甚高;受伤后用刀割破马脖颈,接马血喝下,伤口便很快痊愈。
汉代朝廷设有护羌校尉,管理边境上的羌人部落。羌人也曾数次起兵,甚至攻到洛阳近郊。但他们从不离开山区。从青藏高原到陇西,东进黄土高原,再沿山西的山地进至太行山中,可直接威胁中原的核心地区。这是羌人很熟悉的一条山地走廊。
曹魏到西晋时,朝廷曾将一些羌人酋长征发到洛阳定居。其中有后秦开国之君姚苌的曾祖姚馥。他嗜酒,喜吃酒糟,是当时洛阳上层子弟寻开心的对象,称他为“老羌”或“渴羌”。有人说朝歌县有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就任命姚馥担任朝歌县令。
后赵石虎时,西部的姚氏羌人部落被迁徙到河北定居,和同样从西部来的氐人生活在一起。石赵政权崩溃后,这些羌人部落在姚襄的带领下向西返回,他们被氐人的前秦击败、臣服。前秦崩溃时,姚襄的弟弟姚苌建立起了自己的后秦王朝,割据北中国西半部,占据着故都长安、洛阳。
416年,后秦皇帝姚兴因服用五石散中毒而死,二十八岁的太子姚泓即位。姚泓虽正当盛年,但性情软弱,兄弟们多觊觎皇位,只有其叔父姚绍为之尽力。
刘裕占领南燕时,曾准备一鼓作气攻灭后秦,但迫于卢循突然起兵而止,之后又是与刘毅和司马休之的内战,致使伐秦的计划延宕六年之久。数年来,不满刘裕的东晋宗室纷纷逃往后秦,想在羌人的支持下杀回江南。司马休之、鲁宗之等兵败后,也都逃奔后秦,所以刘裕终于决心西征攻灭后秦。他以二弟刘道怜为荆州刺史,檀祗为江州刺史,镇守上游。刘道怜性情贪鄙,无甚才能,但毕竟无反噬之虞。刘穆之现任尚书左仆射,负责朝廷事务。
刘裕最担心的是晋安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德文,他让司马德文和自己一起出征,防止其在后方生事。按计划,这次占领后秦后,晋军将继续北上攻灭拓跋人的北魏。刘裕已经五十四岁,急于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全境。
对刘裕此次远征后秦之举,东晋士族们的态度依然是冷眼旁观,和桓温时代相比,他们如今在政治上更加边缘化,只能暗中祈祷刘裕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士族才能重温旧梦。
出征前,士族高门庾登之担任刘裕太尉府的主簿,他的曾祖父庾冰在东晋初掌控朝政多年。当刘裕和朝臣商讨伐秦的可行性时,庾登之击节赞赏,表示愿为此战献身。会议结束后,他却私下找到刘穆之,诉苦说家有老母,希望调换一个郡太守的职位,试图以此逃避远征。此事影响极坏,刘裕大怒之下,将其免官除名。但刘裕又不想对这些无能之辈太严苛,大军开拔后,他给后方的刘穆之写信,要求给庾登之安排一个郡太守职务。
和庾登之形成对照的是七旬老人孔靖。他是刘裕旧交,当年刘裕在浙东准备起兵攻击桓玄,就曾与孔靖密谋。刘裕决心远征时,孔靖刚刚从三品领军将军之职退休,又向刘裕请命随军出征。这位老人厌倦了富贵闲适的生活,想亲历收复中原的盛举,刘裕把他安排在自己军府中,准备由他主管占领区的文教事务。
反季节用兵
此次远征,东晋从二月开始举国动员,准备时间近半年。刘穆之带两万兵力留守朝廷,朱龄石也驻扎建康镇守后方。其余各州主力悉数征调上前线。当前方部队部署到位,416年八月,刘裕统帅晋军主力离开建康,沿水路向彭城进发。
关于进军路线,刘裕的计划是从泗水、汴水两路北上入黄河,再溯黄河进入关中。这条路线的前半段与当年桓温北伐前燕一样,是不得已而为之。
影响部队推进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后勤,即军队的粮食供应。北方民族有充足的马匹和骑兵。他们南下侵掠的惯用战术,是以骑兵主力直接突入战线后方,一部分骑兵围困晋军的设防城市,其余骑兵化整为零,分散到乡村间抢劫粮食,收集草料。这样部队进攻时就不需要携带大量粮草辎重。骑兵行军速度快,活动半径大,可以在百里之内当日往返,城市周围百里之内的粮食,都可以成为军队补给。骑兵的优势是野战,攻城能力弱,但他们对城市可以围而不打,只破坏农村、强制迁徙居民。
反之,晋军方面因为缺乏骑兵,没有速度优势,难以因粮于敌,只能自己携带大量粮草出征,这大大增加了后勤压力。
水路行进缓慢,无法给敌人以猝不及防的突然打击,速度的优势一直属于北方政权而不是南方的刘裕。同时,速度的劣势也带来数量的劣势。因为一旦开战,各地分散的部队无法很快集结到一处。所以会战中,北方军队总是拥有数量优势。
刘裕一直想拥有强大的骑兵。灭燕之初,他用鲜卑降兵组建了东晋第一支具装骑兵部队。他的太尉府中除了以往就有的中兵曹、外兵曹,还专门增设了骑兵曹,但因为南方不产战马,晋军骑兵一直未能形成规模。这次远征西北,他还要采用南方的传统战术,靠河道解决粮运问题。
他面临着和当年桓温一样的难题:泗水和汴水与黄河交汇的河口都已淤塞多年,不能通行,首先要开通这两条河道。北魏拓跋军队还占据着黄河下游南岸,控制着桓温当年通过泗水及巨野泽行军之地。如果走泗水之路,势必要和北魏军队先发生战争。
按照刘裕部署,此时各支前锋部队都开始向北进军:
东线,王仲德从晋军控制的北青州出发,进入北魏占领区,开通巨野泽入黄河之口(旧桓公渎);
中线,沈林子循汴水故道西上,负责开通黄河流入汴水的石门水口;
西线,王镇恶、檀道济从寿阳出发,分路北上进占洛阳,同时协助沈林子开通石门。
刘裕叮嘱沈林子和檀道济、王镇恶:待攻克洛阳后,不要急于进军,一定要先开通石门水口,等他带领的主力从水路赶来会合,再一同西进。
刘裕带水军主力和粮草辎重坐镇彭城,等汴、泗两条水道中的一条开通,就循之进入黄河、前往洛阳与前锋诸军会合。最好的局面是先开通汴水航道,从彭城到洛阳,这条路最近最便捷,而且可以避免走泗水时与北魏发生冲突,两线同时作战毕竟是最下策。
【图10:刘裕进攻后秦之战总体部署示意图】
史书没有记载此次西征军队的数量。根据以往的战争规模推断,三支前锋部队应均在数千人规模,刘裕的水军主力应在三四万人,总兵力应在五万到六万。此外,到战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