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秘桃花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刘裕此时尚无心访古。洛阳城已在战乱中废弃多年,城垣倾颓,坊市萧条。如今要西征羌人,北伐拓跋,需要把这里建设成新的战略基地。他视察洛阳城防,发现数月之间,毛修之部已经将城垣修缮一新。他非常满意,把很多缴获的后秦军财物赏赐给毛修之,价值上千万。

西边数百里外的潼关,诸军仍在苦战。

看到晋军从黄河获得粮运,姚绍派姚洽、安鸾、唐小方三将,带三千骑兵沿黄河北岸而下,试图偷袭晋军逆流而上的粮船。晋军在南岸设伏,趁秦军渡河时发起攻击,全歼这支部队,姚洽等三将也都战死。晋军带俘虏巡游营地,展示营中的粮储很多,士兵斗志正盛,然后让俘虏带着战死诸将的头颅返回秦营。姚绍看到人头又急又怒,发病呕血而死,由姚赞接任潼关主帅。

洛阳的刘裕在思考如何跨越潼关、蒲坂关天险攻入关中。他想:洛水也是自西向东而来,如果溯洛水而上,不知能否发现一条通向关中的新水道。如果此举成功,晋军主力将绕开潼关天险,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敌军后方。他命令戴延之率领一支小部队,乘船前往洛水源头,探察能否从此路进入关中。

戴延之受命,到城南的柏谷坞准备舟船。这里现在是晋军舰队的集结地,大大小小的战舰运船密集停泊,沿着洛水绵延数十里。对着柏谷坞的北岸上有一个洞穴,其中有一具僵尸,已经不知经历多少年月,戴延之曾到此洞边观看。

点选完士兵,戴延之等乘几条轻舟溯洛水西上,行进数十里后逐渐进入山区。这里居民稀少,洛水在山谷间辗转流淌,林木幽深山势崎岖。百年前的太平岁月里,洛阳是冠盖云集的都城,各地士人寻觅机会的繁华场,也时常有隐士到这里的山中隐居。因为这里距离洛阳近,名声容易传到都城,受到朝廷和高官的礼聘。兵乱以来,洛阳几经焚掠,又有不少人躲避战乱,结伴逃入山中自保,在险峻的山岩间修筑坞堡,在贫瘠的山坡上种植庄稼,过着半原始人的生活。

进入山区不久,船队经过一座“石墨山”。这座山上不生草木,只有黑色的片状石墨,可以用来写字,因此得名。

入山渐深,到宜阳县境后,左侧山上有一个坞堡,依托石壁而建,高踞在山崖之上,云雾缭绕其间。这是当年逃避北族之乱的难民所建,名云中坞。据说西晋太平时,此地曾有一位烧炭人,精神脱俗似仙人,名声远扬,甚至晋武帝也派名士阮籍前来探问。但此人从未开口说话,外人连其名字都不知晓。后来阮籍写了篇著名的《大人先生传》赞颂此人。

继续西行,洛水右侧又有一个坞堡。当年匈奴袭破洛阳,西晋官员魏该等人逃奔此处,在绝壁上筑堡隐居,这个坞堡建在断崖上的一个凹进处,距离河岸二十丈高,南、北、东三面都是绝壁,只有西面可通向下方,因此得名“一全坞”,即只要防守住西面,就可万全。但也有人说这里叫“一泉坞”,因为坞中有一眼泉水。

一全坞其实预示着戴延之此行的失败:当年建造此坞的魏该等人是关中籍贯,他们在战乱中逃入山区之后,也曾试图溯洛水找到入关回乡的新路,但没有成功,才在这里建堡定居。


行进数日后,戴延之等发现水边有一座新修的军垒。当地人给这个军垒取名叫“龙骧城”,据说是不久前一位晋军的龙骧将军带兵到此所建。戴延之猜测这位龙骧将军就是王镇恶,他大概曾率部到此清剿逃散的后秦军,同时征收军粮,修建了这座营垒。

戴延之最后到达一座檀山,山上有座坞堡遗址。这里洛水水量已经很小,所以居民都从未见过船。看到晋军的船只行来,男女老幼呼朋引伴,站在水边观看,甚至笑得前仰后合。这里距离洛阳已经有五百三十里。戴延之从居民口中得知,再往上的河道很窄,且要翻过险峻山脉才能到关中。

看到这条水路不能通行,戴延之等失望而还。①但他给后方的书信里,报告了这次探寻洛河源头的行程,作为故事在江南流传。陶渊明受这个传闻的影响,写下了名作《桃花源记》,洛水尽头的荒村,被描绘成了远离人间纷扰战乱的世外桃花源。

① 《水经注》卷十五“洛水”条、《太平御览》卷七百七十引戴延之《西征记》。

从洛水出奇兵入关的希望落空,刘裕只得走常规路线。七月,他率舰队进入黄河,逆流进至弘农郡。他计算从襄阳出发的沈田子奇兵即将进至关中入口——峣柳城,又命潼关的沈林子率部翻山前往峣柳接应。

这时,驻防柏谷坞的将领王智先忽然派骑兵送来一份报告,称有河北冀州僧人惠义,在洛阳南郊的嵩山中发掘到黄金和玉璧,据说是嵩山神“嵩高皇帝”显灵,称江东刘将军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当受天命,故有此祥瑞。刘裕命人将金、璧送到行营来,在黄河岸边筑坛祭天,向上天答谢。一百年来,北方各族的政权更迭频繁,每朝都喜欢以祥瑞标榜自己负有天命,在民间催生了一批靠制造和汇报“祥瑞”发家的人,刘裕此时又成了他们的新主顾。后来此事传闻更详细,说惠义发现的是黄金一饼、玉璧四十二枚,玉璧数代表着刘家天下的年数。①

① 《太平御览》卷八百零六引戴延之《西征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