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边的宿豫城,俘虏城中居民而去,从中选择了二千五百人,交给太乐署学习音乐。晋朝的三名郡太守也成为俘虏。淮河一带陷入战争恐慌,居民都修筑堡垒自保。
慕容超没有想到此事的后果。现在的东晋已经和五年前完全不同了:当权者不再是只知清谈的矫情士族,而是一群靠战争发迹的军官。
山地北征
获悉南燕入侵的报告,刘裕上表要求北伐。朝廷讨论时不同意者居多。有人认为南燕兵力强大,难以攻取,且卢循、谯纵各自割据一方,会乘机生事;有人则是不想刘裕再有战功,打破目前三头并立的均势。刘毅从姑孰发来书信,称刘裕身负宰相之职,不宜亲征。他引证说,当年苻坚大兵压境,丞相谢安也未曾亲自出征。
朝臣中,只有孟昶、臧熹和谢裕赞同刘裕的计划。刘裕力排众议,最终决定出兵。
臧熹此时是刘裕中军府的参军,他认为此次平定南燕,是灭后秦、北魏统一天下的基础。他虽然出身书生,却想随刘裕出征作战。刘裕最后没有同意他随行,而是任命他为临海太守,防范卢循从海道来袭。
孟昶自平定桓玄以来,一直作为建义诸将的代表在尚书省任职,监控朝政。刘裕此时让他兼管自己中军府的留守事务。他和臧熹、何无忌是京口建义诸人中比较有文化的。
谢裕出身士族,其祖父是谢安的二弟。当初刘裕还在担任桓修的参军时,谢裕已是桓玄的黄门侍郎,极受桓玄信赖。一次刘裕因公事见谢裕,谢裕对刘裕印象很好,留他一起吃饭,饭还没好,桓玄诏命传来,招谢裕入朝商议事情。桓玄性急,一时间多位诏使赶来催促。刘裕很紧张,几次要求离去,谢裕都不放,直到陪刘裕吃饱,才动身入宫。刘裕因此很感动,视他为布衣之交。
出征前,刘裕最担心安帝的弟弟、担任朝廷大司马的司马德文。目前安帝没有太子,德文聪明有才,是安帝之后的皇位继承人。刘裕担心自己不在时,他会联络司马宗室,有不利于自己之举,特地任命谢裕总管大司马府事务,监督司马德文。
四月,刘裕率军从建康登船出发。
关于此次出征兵力,史书未做记载。从前后几次战争的规模推断,晋军兵力应在四万左右。参战部队除了来自朝廷禁军和扬州,应该还有上游豫、江二州及下游徐、兖、青等侨州。西陲的荆州因要防范谯纵、姚兴,加之与下游路途遥远,应当不会参与北征。
刘裕部队乘舟舰北进,沿着当年桓温征前燕的路线,由长江经运河入淮水。入淮处的山阳城,此时由刘裕二弟、并州刺史刘道怜驻防。他也带部下加入了刘裕北伐军。
【图6:东晋灭南燕之战示意图】
北伐军横渡淮河后,继续溯泗水北上。五月,舟师抵达下邳城。这里的居民还没摆脱对鲜卑人侵袭的恐慌。在这里刘裕下令:全军弃舟登岸,步行一路向北,进占三百里外的琅琊城(今山东临沂)。
命令传达后,全军上下都疑惑不解:琅琊到燕都广固之间都是山地,不便行军。晋军北伐,历来要借助舟楫之利;况且雨季将至,河流水量充沛,桓温当年北伐故道俱在,何必要舍舟步行?如乘船沿泗水的桓温故道北上,即使旧桓公渎已湮塞难行,可以再用人力疏通,或者弃舟步行,沿途都是居民密集的平地,也比在下邳登陆北进省力得多。
这个出人意料的方案,正是刘裕深思熟虑后的一步险棋。
鲜卑军队最倚重的是骑兵,晋军最缺乏的也是骑兵,在机动性方面,晋军处于劣势。如果继续溯泗水北上,沿途都是平原地带,鲜卑军队随时会赶来阻击——即使晋军完胜,战场距离广固尚远,慕容超闻讯忧惧,感觉大势已去,很有可能逃窜他国——向西可以逃奔后秦,向北过黄河可以投靠北魏,甚至有可能浮海北上辽西。如果慕容超策马狂奔,离广固尚远的晋军根本无力追及。
如果晋军从陆道北上琅琊,局势就完全不同:占领琅琊后,在鲜卑人猝不及防之际,晋军就进入沂蒙山地行军。在林木茂密的山区,骑兵部队难以展开冲击,燕军只能在山路出口的临朐城下等待晋军,那里是山前平原地带,适合使用骑兵。但那里距离广固只有五十里,晋军一战获胜,广固城中的鲜卑朝廷便是囊中之物。
当然,鲜卑人的反应也未必尽如预料:他们也可能在山地据险设垒,阻击晋军。但那样的话,骑兵优势无法发挥,双方在山林间步战,晋军胜算更大。再者,如果把决战地点定在临朐城下,万一晋军战败,也可迅速收缩回山地,依托险阻缓慢后撤。这要比在平原上决战失利容易应付。
当初与孙恩天师道军鏖战,无数次靠双脚和风帆赛跑,刘裕已经练就了一种对付有机动优势敌军的天才能力。他会不动声色地做好一切准备,将兵力和后勤逐一部署到位;在两军的对峙运动中给对手制造假象,使之麻痹松懈,产生错觉,将其吸引到他暗中选定的地点,等待恰当的时机;最后是迅雷不及掩耳的致命一击,使其彻底丧失反抗能力。没有机动性的优势,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
刘裕是典型的赌徒性格,敢于弄险,一掷千金不顾后果。这种个性最适合马背民族的战术,以高速运动的骑兵部队千里奔袭,大胆迂回穿插,在最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横扫敌军。但是,他最缺乏的就是马匹和骑兵,这个优势只属于他的对手。他无法像狼一样千里奔袭,在荒原大漠上长途穷追,就只能做一只虎,在山石丛林的掩护下悄悄接近,隐忍潜伏,等待未察觉危险的猎物一步步靠近,最后以致命一击咬断对手咽喉。
对于刘裕的举动,南燕君臣也颇为不解。南燕本来在莒城(今山东莒县)、梁父(今山东泰安)有驻军,防范晋军来攻。面对边境传来的战报,南燕君臣会商,有人认为应当发挥骑兵优势,在山南的莒城一带集结兵力,阻击晋军。燕主慕容超没有采纳。他下令撤回梁父、莒城驻军,集中全国兵力于临朐一带,等待与刘裕决战。
后来人们都将南燕的失败归因于此,但慕容超的计划也有其道理。首先,山南距离广固远,而距离下邳近,燕军仓促之际难以集中部队。如果部队分批抵达,很容易被刘裕各个击破。更重要的是,刘裕已经迅速进占琅琊,战报传到广固、燕军做出反应都需要时间,待准备完毕,刘裕早已率领晋军循山路北上了。没人想到刘裕会在下邳弃舟步行,将其阻击于山南的策略来不及实施。
慕容超也没有采用在山地阻击晋军的策略。他对鲜卑骑兵有充分自信。他要以逸待劳,等晋军翻山越岭、远行疲惫,临朐山口一战,定然可使晋军匹马只轮无返。臣僚们提出坚壁清野的建议,也被他拒绝了,那样容易散布恐慌,动摇民心。
鲜卑皇室子孙、二十五岁的慕容超有理由信赖自己的铁骑部队。一百年来,正是凭借着铁马长矛,北方民族才得以驰骋中原。汉文化的中心区长安、洛阳,都是他们奔突之地。
七八百年来,北胡、匈奴人如潮水般从山地和大漠中涌出,走马驰逐于长城之下。塞北大地广阔荒凉,只有饲养牛羊可以维持生计,这些牧人知道,中原有富庶的城市,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种种商品,还有白皙柔弱的女子,远胜过草原女子的黧黑粗壮。北方酋长们一直憧憬着冲入中原,享有那里的繁华柔媚,但他们始终无法冲过中原王朝的边防线。只有最近一百年来,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北方草原、山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