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桓楚代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荆扬再启衅

桓玄割据荆、江两年,坐观下游朝廷与天师道的鏖战。他不向建康朝廷交纳税赋,甚至不允许商人向下游贩运粮食、物资。朝廷财政极度匮乏,只能用糠麸、橡子做军粮。桓玄还屡次向朝廷报告,说荆、江二州频频出现各种祥瑞,暗示自己有龙飞之兆。

孙恩从建康城下撤走后,丞相司马道子派人把战报送给桓玄,称当今朝廷有栋梁之材,希望他的野心降低一些。但桓玄给司马道子回信,语气极为放肆:“贼兵此次至京城,只是遇逆风不能进兵、下雨不能纵火,粮尽而去,并非被朝廷击败。如今朝廷的重臣,哪个有一点点才能声誉,而敢自称栋梁?简直令人无法置信!今日江东之祸,都是多年来执政者姑息殆政造成的,朝中君子惧祸,不敢明言,桓玄身在远州,才敢说两句实话而已!”

随着天师道势力逐渐远去,掌控朝廷的司马道子产生了错觉——严格说,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元显此时年方十七岁,却有了取代父亲的趋势,朝臣私下都称他“小郎君”。司马道子终日酗酒,醉多醒少,朝政实际落入司马元显手中,元显觉得有北府兵可以依赖,想一举除掉割据上游的桓玄。

402年正月,小郎君司马元显通过傀儡皇帝堂兄发布诏书,历数桓玄罪行,宣布由自己领兵讨伐,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但元显和四年前的王恭一样,瞧不起军人出身的刘牢之,刘牢之也同样不信任这个骄狂的黄口小儿,他担心一旦除掉桓玄,自己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这两人的经历、性格差异太大,完全没有共事的可能。

桓玄有堂兄在建康做官,他将司马元显的计划密信告知桓玄。桓玄没料到朝廷会这么快和自己决裂,顿时大惊,准备坚壁清野,固守江陵城。部下劝他:建康内部人心不稳,刘牢之未必甘心服从司马元显,所以不能坐等下游来攻,应该先动手直取建康。

桓玄听从这个建议,一边集结军队准备东下,一边发布檄文,宣扬司马道子、元显父子的罪状,声称要带舰队顺江而下,入京清君侧之恶。

看到桓玄起兵檄文,司马元显同样吓破了胆。他本以为桓玄得知朝廷宣战,会不战而屈,急忙投降,没想到却引来一场大祸。现在他只能学习乃父,靠酗酒逃避即将到来的战争。刘牢之几次找他商议军情,司马元显都在大醉昏睡之中。

二月,朝廷西征的舰队就要出发,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在弟弟德文的陪伴下,亲自为司马元显饯行。送行宴结束,司马元显登船,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竟不能下达启航的命令。出征像儿戏一般中止下来。建康百官在惊恐无措中等待着来自上游的命运。

刘牢之再倒戈

桓玄率荆州军自江陵启航后,一直瞻前顾后,精神紧张,数次想掉头西还。他的部下知道这是在对抗朝廷,也士气低下,怨声载道。但一路直到寻阳,都没有见到迎面驶来的朝廷舰队,荆州官兵士气开始振作起来——看来朝廷不敢迎战。

十八日,桓玄前锋终于遇到了一艘逆流而上的船。船上是朝廷派来的齐王司马柔,他手持象征皇帝急令的驺虞幡,向桓玄军人传达诏命,要荆、江二州将士罢兵返航,朝廷定将做出宽大处理。

桓玄军队顿时一片欢腾:这是司马元显彻底屈服了。士兵把司马柔按倒在船舷上,砍下了脑袋。

二十六日,桓玄舰队抵达豫州治所历阳城下。这里的刺史是倾向朝廷的宗室司马尚之。桓玄军焚烧了停泊在岸边的豫州舰队,登陆冲向历阳城。司马尚之出城迎击,但他的部下临阵逃散,司马尚之被俘,其弟司马休之逃亡后秦。

刘牢之正带北府兵驻扎在下游不远的溧洲,负责堵截桓玄。刘裕也在刘牢之麾下,他和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外甥何无忌一起,请求援救司马尚之,但刘牢之犹豫不从。他觉得不值得为司马道子父子作战。

桓玄趁机派人游说刘牢之,劝他倒向自己。刘牢之颇为动心。刘敬宣、何无忌、刘裕等都强烈反对,认为桓玄一旦得势,将大不利于北府将士。刘牢之大怒道:“我难道不知道这个?只是除掉桓玄之后,我怎么能跟小郎君相处!”他在矛盾中权衡,觉得倒向桓玄对自己比较有利。

三月一日,刘牢之派儿子敬宣赴桓玄军营请降。桓玄大喜,设宴招待刘敬宣,取出自己收藏的书画名作共同观赏,还任命刘敬宣为自己幕府的僚属。席间作陪的荆州僚属、军官都已经看出,桓玄得势后肯定要除掉刘牢之,而刘敬宣尚浑然不觉。诸僚属都偷偷相视而笑。


刘牢之的北府兵被桓玄解除了武装。得知桓玄占据豫州、收降刘牢之,小郎君司马元显没有退路,再一次准备出征,又再一次气馁退缩。桓玄军此时开到建康,在城南的新亭码头登陆。

司马元显率军在建康南门外列阵迎战。军中忽然传开消息,说桓玄军队已经从侧翼包抄,占领了秦淮河浮桥。元显又不敢前进,准备退回建康宫城固守。惊恐纷乱中,桓玄前锋军出现在视野里,他们拔刀大呼:“放下兵器!”

朝廷全军顿时溃散,元显逃入司马道子的丞相府中,父子抱头大哭,直到被赶来的桓玄军人分开。

桓玄从新亭开进了建康,举行朝见皇帝司马德宗的仪式。

三十年前,他父亲桓温也是从这里在朝廷百官的战栗簇拥下进入建康,朝见今上的父亲、孝武帝司马德明。三十载春秋轮回,恍如一梦。不同的是,当年的桓温已是风烛暮年,而今日的桓玄年方三十四岁。

就像傀儡从一只手换到了另一只手一样,皇帝诏书任命桓玄为丞相、扬州牧,其他诸州刺史也都由桓玄的堂兄弟们担任,其中任徐州刺史、掌控北府兵的是桓修。诏命将司马元显、司马尚之等弃市,在建康市场中砍头示众。司马道子随后也被害死。

桓玄还需要熟悉朝廷事务的人,他选择了高门出身的王谧。王谧是东晋开国丞相王导的孙子,桓玄刚刚举兵时,他曾作为皇帝特使到荆州,劝说桓玄不要兴兵,私下却对桓玄俯首称臣,桓玄因此很信赖他,任命他为中书令,这是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官职。至此,桓玄已完全控制东晋朝政,成了南国的新主人。

清洗北府

控制建康政局后,桓玄任命刘牢之担任会稽内史(太守),这是将他调离北府兵大本营京口。刘敬宣向桓玄请示,说要去军营劝导父亲,让他接受这个现实,桓玄同意。

刘牢之这才明白桓玄要对自己下手了,儿子劝他举兵突袭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决,叫来刘裕偷偷商议,说准备投奔在广陵的女婿高雅之,割据江北抗衡桓玄,问刘裕是否愿意同去。

刘裕说:“将军当初有劲兵数万,却甘心望风投降。如今桓玄已经得志,朝野都没人敢作对,您到广陵又能有什么作为?我如今只想回京口当个百姓了。”他预料到刘牢之必将失败,收拾行装准备回家。

何无忌也来向刘裕咨询:主帅此举能否成功,自己应当何去何从?刘裕劝他:现在举事肯定不能成功,不如跟自己回京口静观时变,以图后举。于是两人离开军队,回到了家中。

刘牢之还不甘心,准备拼死一搏。他派敬宣秘密回京口迎接家眷,一边把所有部属僚佐召入帐内,讲了自己的计划,询问诸人意见。

追随他三十余年的老部下刘袭首先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