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毛泽东没有赶到泸定桥去向杨成武和四团的英雄们祝贺。三天之后他才露面,比前来向自己部下祝贺的林彪晚了四十八小时。
在数千名红军走完了突击队匆匆开辟的小路之后,毛才沿着大渡河西岸从容不迫地北上。他一路上大多是缓步而行。据他的警卫员说,这是为了使大家少消耗一些体力。他有时停下来,让工兵拓宽道路,或让红军部队先通过那些摇摇晃晃的桥梁。他在日落之前便早早宿营了,第二天晚上住在磨西面,第三天很晚才到达泸定桥。周恩来和朱德都比他先到。
杨成武在西岸迎接周恩来和朱德,并护送他们过桥。刘伯承和聂荣臻在对岸迎接。周在警卫员的陪同下,亲自换下几块断裂的桥板,等着毛的到来。黄昏前不久,毛终于到了。据敬仰他的警卫员们说,毛走过东摇西晃的泸定桥时,脚下大渡河水白浪翻滚,但他毫不在意。毛在河对岸与他的高级指挥员会合,开进肮脏的泸定城,坐下来美美地吃了一顿米饭、南瓜、土豆,可能还有鸡和肉。
红军过了大渡河,终于甩掉了国民党的追兵,毛和他的部下现在要决定的是下一步如何行动。红军放馒了前进的速度。毛和司令部在泸定逗留了一天一夜,然后又到化林坪休息了几天。一九三五年六月二日,杨成武率领的突击队又出发了,他们全速前进,目标是东北方向约四十五英里以外的天全一带。
当时的形势仍然充满矛盾。毛虽然摆脱了国民党进攻的危险,已经没有敌人来阻止他与川西北的张国焘及第四方面军会合了。但是毛却不知道张的确切位置,张也不了解毛的位置。其实他们及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一百英里,只是中间被大雪山隔开了。
毛过金沙江时,一、四方面军是否已知道对方的方位,中国的历史学家迄今尚未找到佐证。到了过大渡河时,两个方面军有无联系同样也是一段空白情况。长征初期,一、四方面军曾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无线电联系。但据张国焘回忆,他事先根本不知要长征,长征开始几天之后他才听说。这同李德、博古和周恩来“三入团”对自己的计划严加保密是相符的。他们的许多最亲密的同僚也象张国焘一样蒙在鼓里。张甚至在听说一方面军已开始行动后仍不明白其意图何在,但推测一方面军出了问题。
一、四方面军相互极少联络的一个原因是四方面军丢失过一个密码本,担心它已落入蒋介石之手。尽管如此,张国焘声称一方面军进入贵州后,他的无线电侦听台便开始为长征当“耳目”。他回忆说.他常常通宵达目地守在电台旁边,以确保把四方面军侦听到的情报扼要地发给一方面军。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张收到中央关于遵义会议决定的通报。“中央指示他采取行动帮助一方面军渡过长江。但是没有下文。因为四方面军帮不上多少忙,而且一方面军也从未真正靠近长江上的任何一个主要渡口。军事博物馆秦兴汉将军认为,一方面军渡金沙江时,这一指示仍然有效,但没有证据表明一、四方面军是按照这个指示行动的。
通信联络十分困难,这不光是因为担心密码不保险,而且因为两个方面军都在运动中。张国焘决定率领部队渡过嘉陵江,进入靠近西藏的四川西北角、事实是迄今没有找到证据说明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后,一、四方面军之间有任何信件或信使往来。有时,他们通过老百姓中间的传闻或国民党报纸刊登的片言只字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消息十分有限。当毛率领部队在贵州兜圈子和张四月份挥师向边远的西北运动时就更是如此。
据张回忆,大约是在五月底或六月一日,他获悉(消息来源不详)一方面军渡过了金沙江,如果张没有记错日子,红军这时实际上已渡过了大渡河。
难怪毛过了泸定桥后要停留一下。要好好考虑到哪儿去找四方面军。
人民共和国康健而久经风雨的主席李先念是位七十五岁的老革命家。一九八四年时他回忆说,一九三五年六月初,张国焘指示他派一支部队去迎接一方面军,当时估计一方面军快到了。但张既未告诉他一方面军的抵达日期,也未告诉他一方面军的方位。李派自己属下的一个师向南攻克了位于雪山北麓的懋功。
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坚持认为渡金沙江时.一方面军“应该知道”张的部队在川西北,而张也“应该知道”一方面军的行踪。这更说明缺乏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一、四两个方面军是相互通气的。
很明显,双方都不知道另一方在哪里。约在六月初,双方都大概估计了另一方所在的位置。
夹金山一万四千英尺高,是大雪山的一个要隘。毛泽东何时决定翻越夹金山没有记载。可能是在天全作出的决定,天全是个岔路口,大部分红军在那里停留了几天。
毛当时面临三种选择。他可以沿一条马帮常走的山路插向雪山西面,这条路通往川西北和青海藏族地区的首府阿坝,路程较长,沿途几乎都是充满敌意的藏民聚居的地区。他们也可以走雪山以东通往松潘的路,但沿途遭受国民党进攻的危险极大。
第三种选择就是走中路翻越雪山,这是一条险路,但当地有人包括妇女、儿童走过这条路。毛的决定明确地表现出他一贯的主张:如果没有把握就走偏僻的小路。这就是他在这个关键时刻作出的抉择。可能他(正确地)估计到走这条路能使他最接近自己的目标:与张国焘的第四方面军会合。. 从历史记载看,毛是在经过考虑后进行这场赌注的。他决定翻越雪山时,对越过这座大山后能否与张国焘会合毫无把握。除非当时曾有小贩、牧民或行人把张的消息带给了毛,不过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记载。
这是个生死攸关的决定。毛和他的部队都没有爬过雪山。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来自华南炎热而潮湿的亚热带或半热带地区,雪在那里极为罕见,有些人几乎没有见过雪。大雪山终年积雪,十分壮观。从山上极目远眺,地平线上雪峰兀立,与加拿大的洛基山脉一样巍峨。顶峰在树线之上,高耸入云。后来修的公路呈之字形盘旋而上。在这里,所有的绿色都不见了。山成了光秃秃的一片褐黄,不久便是雪的世界。即使在五六月间,也还是厚厚的积雪,一直铺到峰顶,铺到雪山的另一边。
在中国,人们敬畏雪山,也迷信雪山。当地居民称夹金山为仙姑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如果到了山顶把嘴张开,山神就会使你窒息。的一位长征过的老战士记得有人告诉他在山上讲话要低声,因为氧气太少了,一句话,夹金山是座魔山,鸟都飞不过去,人最好对它敬而远之。
红军长征来到仙姑山脚下时,已经过了八个月的跋涉。许多人已经打了三四年或更长时间的仗。对他们来说每天的生活都很艰难,却又使人感到踏实,因为毕竟没有国民党追兵的威胁了。
一九八四年六十五岁的老红军、医生戴正启说,他熟悉红军生活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他闭上眼睛也能把红军长征的生活述说一遍。一九三四年开始长征时,他才十五岁,是一个宣传员,不久就改作了卫生员,现在是政府的一名高级卫生干部。他说,象他这样的普通战士,长征中走的路要比地图土标出的红军在一年中从江西走到陕北的两万五千里路多得多。他们常常一口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