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这一讲,我们来谈谈在人际交往中首先有一个“识人”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以前有这样的谚语:“不识字好吃饭,不识人没饭吃。”你看识人多重要!有的企业家还有这样的话:“用人不当,有业等于无业。”你看问题多严重啊,不识人用错人把事业都毁掉了!因此“识人”在人际关系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那么老子能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什么智慧呢?
知人者智
老子说:“知人者智。”(第33章)老子说能认识别人,是一种心智、智慧。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对于交际的那人、那些人不了解,就是缺少了人际交往中的心智、智慧。
既然是“智”,那么也有个智商的问题。老子那个时候,没有智商的理念,今人智力有智商的说法,我们不妨将传统的东西加以现代的解读。智商叫做IQ,就是指智力的商数,现在通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智商公式:
实足年龄就是人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是一个人通过智力测试后达到的年龄。比如一个孩子10岁,但是他测试后能达到12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那么他的智商是120,这就是比较高的智商了。因为研究结果和现代测试表明,人的平均智商大约为100。这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了。
智商是智慧的表现。确实在“知人者智”这个智商上也有不同的,有的人特别厉害,智商很高。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事业不成功,人生很糟糕,就是老是跌在别人的手里,不识人。
我们来看历史上这方面智商特别高的人。大家都知道,商代有个亡国之君叫商纣王,也有一个贤能智慧的大臣叫箕子;箕子是太师,还是纣王的叔父。他真厉害啊,他的“知人者智”,那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有一次箕子发现商纣王怎么用上象牙筷子啦?他心里边咯噔一下,他马上反应出来的是这下可坏了。商纣王一旦用上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他的陶器做的餐具了,因为他会瞧不起了啊,那多老土啊,和象牙筷子配不上了啊!那么他必定还会要求用上犀牛角、玉石做的杯子了,这才配对啊!
再说,商纣王一旦用上犀牛角、玉石做的杯子了,他就一定不会再去吃豆呀、藿呀这一类普通的蔬菜了,一定要吃牦牛、大象、豹子胎那些精美食物了。
再说啦,商纣王要吃那些牦牛、大象、豹子胎等精美食物了,就一定不会再穿上粗布短衣,在茅草屋子下吃饭了,那么就会穿着多层锦绣的衣服,建造宽广的房子、高大的楼台了。按照这样的变化追求下去,那么天下的东西都不够他一个人享用了。
箕子说了一句非常睿智的话:“吾畏其卒,怖其始。”这意思是:我害怕它发展的最终结果,因此我害怕它开始的萌芽。这种认识人的洞察力是非凡的。这就是“知人之智”!箕子从商纣王使用一双象牙筷子这个细节上,可以联想到一步步危险的发展,以及最后的结果,知道纣王的未来,预感到将会带来天大的祸害。因此他对于开始的萌芽苗头就非常敏锐,非常警惕,又非常害怕,但又万分无奈!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箕子的明智、高明,历史真的如他预料的那样。过了五年,商纣王已经变得实在不象样了,他建造了肉林,还有酒池,酒糟都堆成了山,还有用火烤人的铜烙刑具,后来商朝也就这样灭亡了。大家想一想啊,箕子知人的智商是很高的了。
箕子的高明还可以再举个例子,商纣王后来是不分昼夜地喝酒,喝得连日子都忘记了。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来,就问左右的人:“今天是哪一天了?”可是边上的人一个都不知道是什么日子,于是就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又坏了,他对自己手下的人说:“做天下君子的人、一国的人连日期都忘记了,天下就太危险了。全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么我也就危险了。”大家看,箕子是多么地知道别人,又知道自己啊!他是多么痛心疾首啊!大家想想,箕子会怎么办呢?是回答,还是不回答呢?最后聪明的箕子只得选择一个办法,他说自己也喝醉了酒,推辞说自己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了。这是没有办法啊,只能装糊涂了。不过后来商纣王还是把他囚禁了起来,后来周武王灭商以后才把他放出来。
其实这种能认识人的高智商的人,不仅政治家、大企业家、大学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啊!
有的人识人的本领太大了。管仲有一次和齐桓公商量攻打莒国的事情,这是军事机密,非常保密。但结果是,不多久就在国内传开了要攻打莒国的消息。管仲是多厉害的能人,他自己没有泄密,齐桓公也没有泄密,那是怎么回事呢?查来查去,想来想去,没有个结果。还是管仲高明,最后他想到了,国内一定有一个智慧极高超的人。齐桓公想到了,有一天在一些服役的人中,有一个拿了木棒槌的人向台上仔细地瞧着他俩,也许就是这个人。
后来终于找到那个人,叫东郭垂,管仲问他,是不是他说的,东郭垂也不隐瞒。
管仲这么聪明能干就是想不通啊,于是就追问他:我没有说要打莒国,你为什么说攻打莒国?
东郭垂说:君子有三种脸色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一是欣赏音乐时的那种自得其乐的脸色,二是家里有丧事时的那种悲哀清凄的脸色,三是要用兵打仗时的那种严肃愤怒的脸色。那天我远远地看到,你在台上脸上带着严肃愤怒的表情,这是要用兵打仗的脸色。你叹气而不歌唱,谈论的是莒国,你举起手臂指向的是莒国。我私下考虑那些小诸侯国中,没有降伏的不就只是莒国吗?所以我说出了攻打莒国的话(《说苑》)!有意思的是,管仲、齐桓公没有因为他泄漏了军事秘密而处罚他,因为是他们自己泄漏的,非但没有处罚他,而且赏识他的高智商,并赏赐给他俸禄。
我读这个故事时,心里很有触动。这个人识人的智商这样高,而他只是一个在做苦力服役的人。他从动作、脸色上知道了管仲、齐桓公想打仗,而且准确地判断出要打哪一个国,这甚至让智商特高的管仲一时都想不出其中的道理来。
这两个高智商的事,说明了什么呢?
一是说明了老子说的“知人者智。”(第33章)能认识别人,确实是一种心智、一种智慧。人际交往需要这种“智”,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这种“智商”。
二是有“知人之智”的高智商的人,他们有时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就能了解人,在无声中听到信息,在无形中看到信息,从而解读出这个人、这个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干了以后又会怎样,等等。
三是老子的话虽然很简单,但是他是对一种历史的、现实的人际交往经验的总结,而且可以一直指向未来,所以对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时段中的现代人依然有用。
那么有的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