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灭秦占领关中后,思乡的情绪在晋军中蔓延。他们已经离家一年多,看够了北方的荒寒,更怀念和暖安逸的江南,也急于把掳获的财物带回家中。虽然他们祖籍大多在北方,但在南方过了一百年侨民生活,已经习惯了做一个江南人。
刘裕坚持远征军留驻关中。中原已经恢复,王朝的重心应该回到北方了。他一度考虑将都城迁回洛阳,但看到将士中弥漫的乡思,只得推迟这个计划。他灭秦后的首要目标,是要建立一支完全北方化的军队:适应北方的天气和地形、拥有强大的骑兵打击力量,下一步是征服拓跋人的北魏王朝。
北魏人占据着黄河北岸的并、幽、冀三州故地(今山西、河北两省范围)。对目前的刘裕来说,要恢复这三州并不困难,用对付羌人的战术就可以驱逐拓跋人。而且这里的百姓多数是汉人遗民,只要他的军队出现在河北,汉人肯定会揭竿而起响应。但这样难以根除拓跋人,他们完全可以从容撤回北方草原。刘裕从不给对手喘息养伤的机会,他习惯一击致命,所以他需要一支能够驰突草原大漠的骑兵,彻底解除北方民族对汉地的威胁。
此时与关中接境的,是两个匈奴人小政权:西部是自称河西王、建都姑臧(张掖)的沮渠蒙逊,北部是自称夏王、建都统万的赫连勃勃。他们对刘裕灭后秦十分惊骇,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但在刘裕的计划里,他们都排在北魏之后,现在先要稳住他们。他派使者到两国表达善意,相约互不侵犯。
使者到达统万时,赫连勃勃颇想借此炫耀一下文采。他本来不识字,就让部下先写好了给刘裕的答书草稿,自己背诵下来,面见刘裕使者时,他当即口授回信,由文书官执笔记录。刘裕读到此信,听说是赫连勃勃亲自口授,果然赞叹比自己文采好。
平秦之后仅三个月,留守建康的刘穆之病死,时年五十八岁。消息传到长安,刘裕为之痛哭数日,不能理事。目下刘裕最缺的不是能征善战的武将,而是能为之经纶政务的萧何式人才。他任命自己的亲家徐羡之代替刘穆之主政,但徐的才智远不能与刘相提并论。
刘裕考虑再三,只能暂时放弃灭魏的计划,返回后方。他留下十二岁的次子刘义真为雍州刺史,镇守关中。实际主持雍州政务的是长史王修,武将则有王镇恶、沈林子、沈田子、毛修之诸将。
417年底,刘裕率部沿黄河而下。此时石门水口刚刚开通,汴水航道内的林木也都砍伐完毕。刘裕舰队顺汴水而下,驶向彭城。
经过仓垣故城时,王恢等几名僚属登岸游览,到达一所破败的禅寺。王恢等入寺,看到三位打坐的僧人,正在禅息入定,对诸人的到来浑然不觉。王恢弹一响指,三人缓缓睁开眼睛,随之又闭目入定。诸僚属问话,僧人也没有反应。禅寺周围的百姓说,这三位僧人长期在此修行,生活清贫。王恢将此事报告刘裕。刘裕对长安的奢华僧人们不感兴趣,但听说有这样几位苦行僧,决定将他们带回建康。三位僧人都不情愿,在军官们的劝说下,才推举其中一老僧智严随刘裕南行。
舟中言谈之时,刘裕才知道,当初他在江陵遇到过的高僧佛驮跋陀罗,和智严是旧交。跋陀罗就是智严从西域聘请到关中的,他们在长安受到鸠摩罗什僧徒的迫害,只好分散各自逃难。跋陀罗去了东晋,智严则一直在此修行。
不久,舰队进抵彭城。刘裕要留在此地驻扎,他派人送智严到建康。智严与佛驮跋陀罗再次聚首,此时法显也在建康,他们一起投入到翻译梵经的工作。
次年(418年)初,割据陕北的赫连勃勃得知刘裕离开关中,觉得机会到来,率兵南下试图占领关中,当地羌胡纷纷投奔。沈田子、傅弘之带兵北上阻击,获悉夏军兵马众多,沈田子胆怯回撤。王镇恶此时也率部赶来会合,他批评沈田子畏敌退却,相约一起北上。
沈田子与王镇恶素来不和,此时感觉受到羞辱,趁一次会议时埋伏部下杀死了王镇恶。王镇恶有兄弟七人同在军中,都被杀死。之后沈田子更加仓皇无措,他丢下军队单人匹马奔回长安,想告发王镇恶谋反,解除自己的罪责。
傅弘之当时在军中,被这场事变惊呆,急忙派人报告长安,一边率部继续北上抗击夏军。镇守长安的刘义真、王修命人逮捕沈田子,斥责他肆意杀害大将,将其斩首。傅弘之在前方连续击败夏军,关中形势终于稳定下来。
消息传到彭城,刘裕惊愕又无计可施。王镇恶是关中人,和京口起事的南方诸将渊源不同,此次克定关中立了首功,也招致一些妒忌,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在大敌当前之际,沈田子何以做出这种完全丧失理智的行为,用常理难以解释。沈氏家族世代信奉天师道,沈田子少年时也是虔诚的道徒,这也许是他精神失常的一个诱因。刘裕给建康朝廷书面汇报此事,也只能归因于沈田子精神错乱。
关中经此动荡,伐魏的计划更难在近期实行。刘裕决定派人出使北魏,相约两国和好。他很务实,深知在必要的时候和对手维持好关系的重要。
东晋内部形势稳定,但关中的局势还在恶化。刘义真年少无知,经常给予左右亲信大量赏赐。长久以来他都被父亲节俭的作风管束着,如今一旦独掌一方大权,奢靡贪婪的欲望难以遏制。王修经常约束他的行为,引起刘义真憎恨,派人暗杀了王修。关中陷入动荡。刘义真将所有军队都集中到长安城中。夏军顿时横行关中,长安成为孤城。
刘裕闻讯,才醒悟让刘义真守关中是大失误,他连续派蒯恩、朱龄石率兵北上,要他们速送刘义真回江南,由朱龄石继任雍州刺史。
年底,朱龄石部到达长安,传达了刘裕命令。刘义真命部下在长安城中大肆抢掠,然后在蒯恩、傅弘之、毛修之等护卫下,运载着抢来的财物东归。进至青泥关时,夏军追兵赶到,合围了晋军,蒯、傅、毛诸将都被俘,傅弘之不屈而死。刘义真藏身草丛,侥幸逃脱。伐南燕时投诚的鲜卑将领段宏寻找到了刘义真,一起逃奔到洛阳。
长安百姓痛恨刘义真,都起兵反抗晋军。朱龄石只得撤出长安,向潼关方向撤退。此时朱超石又率部赶来增援,兄弟二人合兵,据守黄河岸边的曹公垒固守。夏军包围晋军营垒,切断水道。晋军饥渴之下丧失战斗力,全部被俘,朱龄石、朱超石兄弟被杀。赫连勃勃下令将斩获的晋军头颅堆成高台,号称“髑髅台”。
刘裕闻知青泥关大败,刘义真存亡不测,大为震怒,要率全军征伐赫连勃勃。下属都认为前度西征伤亡太大,而且赫连勃勃已经占领潼关要地,一时难以再度举兵。此时段宏和刘义真逃到洛阳的消息传来,刘裕才放弃了兴兵念头。关中惨败的损失太大,许多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将士都亡于此役,刘裕只能登上彭城城头北望,慨然流涕而已。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